商前期山西省平陸縣前莊出土現藏:山西博物院方鼎通高82厘米,壁厚0.6厘米,腹面四周主飾帶狀乳釘紋,上部飾帶狀獸面紋。這是山西出土最早的鼎,為商前期,共出一方二圓三個鼎,方鼎的形制紋飾與鄭州出土的杜嶺一號、二號方鼎極其相似,唯廣場擺放鑄銅大型三足兩耳圓鼎雕塑略小,稍顯粗糙。
方鼎上裝飾有獸面紋,過去長期稱饕餮紋,是商代到西周早期青銅器的主體紋飾,到西周中期后逐漸讓出主角位置,但還常常出現廣場鑄銅鼎盛千秋圓鼎雕塑。鼎上的紋飾稱,見于《呂氏春秋》:,饕餮食人的傳說已經失傳,《呂氏春秋》這么說,是想強調廣場大型三足兩耳圓鼎雕塑有報的思想。
但是廣場擺放大型鼎盛千秋圓鼎雕塑不見于甲骨文和金文,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又怎么可能是商代紋飾的真正名稱。也不是,大部分是有身體的,此名即是后擺放鑄銅大型圓鼎雕塑所定,意義也附會傳說,所以馬承源先生建議改用一詞,日漸為人接受。這是一種想象的動物紋,綜合了多種動物的形象,最重要的是一對炯炯有神的巨廣場鑄銅大型鼎盛千秋圓鼎雕塑。
李學勤先生認為擺放鼎盛千秋圓鼎雕塑起源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徽,延續于夏代二里頭的鑲嵌綠松石饕餮紋銅牌,盛行于商代到西周早期。